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0章 陀罗经被(1 / 2)

房梁上为什么会有东西呢?

古代造房子的时候,都会在房梁上放点钱,这钱就叫做房梁钱。

据说这么做,可以保佑家宅平安。

当然了,如果家里有钱,也可以放金条,佛像或者是更贵重的物件。

反正就那么个意思,再穷的人家,盖房时也得放枚铜钱压压。

元妮倒是没想到,四舅舅四舅母运气这么好,买半个破败小院子,竟然还能找到东西?

“行,我给你看看,这是在房梁上找到的吗?”

“是的,不上去看根本不知道,房梁上竟然有个坛子,坛子里头装了个袈裟,这东西就是藏在袈裟里头的。”

四舅母拿出的是个丝制品,质地很轻薄,展开来大概有个一米见方。

因为丝制品很薄,所以叠吧叠吧塞怀里,丝毫也看不出来。

丝制品最易腐朽,所以要妥善保管,最好是不要让它见空气,也不能见光。

而四舅母拿出来的这一张,看着还很新,说明年代不远。

她先拿布擦拭了一下桌面,然后示意四舅母关上门,这才把丝制品展开,放在桌上。

东西入手的那一刻,微微发烫,说明这东西是真的,可这究竟是什么呢?

丝制品没有染色,就是蚕丝本色,看起来微黄,上面用经纬织出形状奇怪的字符,像是蒙古文或者是满文。

元妮用手摸了一遍,心里有了思量。

热度不是很高,再加上纺织工艺,可以确定织物距今大概三百多年,那就是康熙年间了。

康熙年间的丝制品,上面织了少数民族文字,又装在袈裟里,元妮顿时想起一个传说。

“这东西是放在袈裟里的?”

“对对对,袈裟和坛子还在我屋里放着呢。找到坛子以后,我和你四舅舅就看袈裟。

透着光,刚好瞧见有字儿,我们就把袈裟拆了一条小缝,然后找到了这片布。”

元妮把东西收起来,“走,看看去。”

这会儿家里人多,不过事也多,大家都各忙各的,倒也没人注意他俩。

四舅母进了自己屋,从床底下取出坛子,又从里边捞出一件金红色的袈裟,袈裟是用一整片布料做的,质地精良。

元妮用手摸了摸袈裟,又摸了摸坛子,确定三件物品是同一时代的,都是康熙年间的。

“四舅母,你看,这上边写的应该是满文,这种东西叫经被,这些经文全是织上去的,只有高僧大德或者是皇族才有资格使用。”

“那是不是很值钱?”

“你听我说完,经被一般是用来盖遗体用的,也就是盖死人的。”

四舅母吓了一跳,“这是啥晦气玩意儿啊?早知道不捡了。”

“你这个肯定是没用过的,要是盖人的经被,是要跟着尸体一起下葬的,还好好放在房梁上,说明它没有被用过,只是备用。”

没盖过死人?那就好。

“而且你看尺寸,经被不大,成年人用,只能盖个肚皮。

说明它是用来盖孩子的,但不知什么原因,没有用上。”

康熙皇帝下葬时,身上盖的就是陀罗经被。

所以有资格盖这种东西的,多半就是皇子公主了。

康熙文治武功子女众多,未成年夭折的孩子就有好几个,说不好是给谁备的。

“不管是给哪个皇子用的,这个东西肯定是值钱,但具体能卖多少钱,我不大清楚,可以帮你问问。”

四舅母一颗心总算是放到了肚子里,“妮儿,那给你添麻烦了,为了买这院子,我们两口子的积蓄都花完了。

要是能把这玩意儿卖出去,过完年,就可以整修院子打家具了。”

元妮笑着点头,“放心吧,交给我,一准帮你问个好价钱。

不过,这是丝织品,你就这么揣怀里,肯定是不行,得妥善保管。

最好是还装回坛子里,然后把口用蜡封上。”

四舅母点头,“平时就是放坛子里的,今天特地拿出来让你看看。”

“行,那就按我说的,把坛子口用蜡封上。”

财运滚滚来,挡都挡不住,四舅母脸上终于有了点笑。

帮四舅母鉴定完宝贝以后,天色终于黑了下来。

顾超跟着大伙吃了点饭,就准备回去了。

今天发生的事太多了,倒是冷落了他,元妮有些过意不去,跟着送到了门口。

有段日子没见了,顾超好像成熟了一些,上位者的气质越发浓郁,走到门口,他回头,眉峰微挑,“那就这样?我先回去了。”

元妮把网兜子塞到他手里,“给爷爷的。”

“这东西来的正是时候,昨天他还念叨干鱼炖豆腐呢,说想那一口吃。

对了,你明天有没有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