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小说>游戏竞技>风流大宋> 第58章 弹劾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8章 弹劾起(2 / 3)

在发泄了太多的怒火之后,高太后又陷了一种无比幽怨的悲伤情绪之中:“想当年,哀家只是因为受到了神宗皇帝的嘱托,才和官家升殿听政。在这九年之中,你们都说说心里话,哀家可曾给过娘家人什么特权、什么好处?哀家又何曾偏袒过哪位功臣贤良?就只是为了做好这宫廷的公正无私,就连自己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病死,哀家都没有见到啊。”

在殿内的另一边,如同木偶一般的小皇帝赵煦,依旧保持着他那张数年如一日的木讷表情,既没有因这些弹章所述的挑拨说法而愤怒,却也没有祖母被世人误解之后的悲伤。

他所能做的,无非是在各位宰执空洞无力的“请太皇太后息怒、保重御体”的劝声中,机械地一同站起,喃喃地和声而说:“请大娘娘息怒,保重御体。”

最终,还是老成持重的范纯仁提议:“言官弹章所言,还当付有司进行核查。尤其是针对知高邮军毛滂解试舞弊一事,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方可定罪。老臣请太皇太后谕旨,可着大理寺派良贤公正之员为钦差,往高邮军彻查此事。而关于学子秦刚赋文之罪,也宜一并查清之后再作定夺。”

其实,政事堂的几位来之前已经有过商议,“因言获罪”一直都是大宋官员最为忌讳的事情。

谁平时不写点诗词歌赋?谁又能保证哪天会不会被宵小盯上,在字里行间挑刺找事?依着几人的原本想法,这件事只须留中不发即可。

只是因此许多奏章都直接言明触及了太皇太后的逆麟,没有办法正面阻挡,只可通过拖延的方法另寻出路。

发完脾气的高太后顿觉神形劳累,一股倦意而起,便叹了口气道:“也罢。就如范卿所奏,高邮解试舞弊一事,是要查清,只是不劳大理寺派人了。刘惟简。”

帘后立即一旁闪过一人:“臣在。”

“你就辛苦去高邮一趟,为哀家把此事查个清楚。”

“臣谨遵懿旨!”

高太后又稍稍喘了几口气道:“这秦…刚,解元身份暂先褫夺。刘惟简你去查案时,可将其唤来当面好好地予以训斥。”

“这……”范纯仁本来劝阻这褫夺解元的做法于礼不合,但又看到吕大防连连给他使的眼色,终究叹了一口气,还是没有开口。

众臣退去。

赵煦也毕恭毕敬地行礼欲退。

高太后突然强撑起一口气,问道:“官家,你看这帮无礼的臣子都把事件做到这样子的份上,你坐在旁边,就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吗?”

赵煦依旧神情不变地躬身道:“大娘娘说得都非常好,处置得也非常到位,俾臣道何语?”

高太后顿时觉得又是一口气堵在了胸口,愣是多喘了几口气才说道:“官家可要明白了哀家的一片苦心。”

赵煦道:“俾臣知晓,这就告退。大娘娘圣安。”

帘后的人摆了摆手,陷入了沉默。

赵煦从宝慈宫出来后,并没有回自己住处,而是去了睿思殿。

在他大婚之后,终于能够从高太后背后搬离,有了自己的宫殿。但是更多的时候,他还是喜欢去睿思殿静坐,这是他的父亲神宗皇帝日常起居的宫殿。小皇帝在这里,有时会看点书,而更多的时候都只是默默地坐着。

因为只有在这里,他才能感觉可以远离祖母高太后那无处不在的压迫感。

赵煦坐下后,抬了抬眼皮,对跟在身边的近侍梁从政说道:“拿来了么?”

“拿了。”梁从政上前两步,将袖里藏着的两张纸递上。

这正是那些弹章里附着的秦刚所作《少年华夏说》与《九州求才诗》。

梁从政在赵煦身边多年,早就与小皇帝有了说不出的默契。

别人眼中的官家,永远是政事讨论中的木偶塑像,无一多余之举动,亦无多余一言语。但是在刚才说到这两篇作品的时候,梁从政敏锐地感受到了主子心头的激动,在得到了一个眼神暗示后,便设法趁别人不注意时,从弹章折子堆里,迅速捡出了一份。

好在这两篇作品几乎是每一份弹章都会附作证据用的。所以梁从政从里取出来一份,也不必担心会影响到什么。

赵煦心情激动地打开纸,认真地读了起来。

渐渐地,他那张向来苍白的脸庞上也慢慢地涌起了些许兴奋之余的血色,干涸的嘴唇也随着眼神的移动而在无声地啜嚅着。

良久,他才从第一张纸上移开眼神,看了看四周。

随从的侍卫,都被梁从政遣至了殿外,此时殿中只有他二人。

“你说,能写出这等雄文之人,是不是也应是一位当仁不让的华夏少年啊!”

“陛下慧眼识金,定然不会错。”

“只可惜……”赵煦叹了口气,闭上了口,又低头看向第二张纸,上面便是那首七律《九州求才诗》,不由地将开头两句读了出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