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小说>游戏竞技>风流大宋> 第234章 知沧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4章 知沧州(2 / 3)

所没有意料得到的地方。

按照道理,对一个已经进入了京城,担任了朝官的官员进行外放的任命,为求稳妥,理应先行派一名执政与对方当面私下里先行协商一番,如遇推托甚至拒绝的话,还可以预先劝说。以防诏命直接下发后,再被当事大臣拒绝,那就多少会有些被动。

不过这件事要是在秦刚身上,倒是需要反过来。天子自认为此事须得由他的金口说出,并坚信通过自己晓以少年之志之理劝之,对方断无拒绝之可能,而反倒是派遣他人前去协商未必有此之效。

“秦卿此去,非但是沧州一州之军政长官,更是高阳关路之兵马副都总管。朕先前许你的捧日天武四厢副都指挥使的差遣便在这次一并实封,许你可在高阳关路节制诸军,如遇紧急军情,不暇上报之际,可便宜行事!”

秦刚心头一震,皇帝给的这个筹码的确够大了。

也就是说,他现在虽然只是高阳关路的兵马副都总管之职,但是一旦加上了这个“紧急军情,便宜行事”的加注,那便是妥妥的军事主官了,甚至都可以直接把那高阳关路兵马都总管、兼知瀛州的这个上官都抛在身后而不须考虑。

而这一点,显然也是此时的宰相章惇所不曾预料得到的结果。

既谈完了正事,赵煦显然也是关注到了秦刚满身尘土的狼狈,对于如此重视自己召命的臣子,他哪能什么都不表示呢?立刻叫过近侍,要求他们即刻带秦刚下去,并御赐其一套全新的朝服,以示恩典。

能有这么一身御赐的朝服,搁在另外的大臣身上,足够吹一辈子牛了!

秦刚拜谢而去。

回到了家中,由于事先已经让同行回来的金宇、顾大生及护卫们先行回家报信,秦湛等人皆是已经候在了家中等候消息。

“朝廷让我知沧州,兼高阳关路的兵马副都总管。”秦刚非常简洁地告诉了大家最关心的事情。

众人的反应不一。惊讶的如秦湛、秦婉,兴奋的如顾大生,而淡定如初等待秦刚继续吩咐安排的则是早有预感的金宇与李纲。

“如今京城里的事都有赖湛哥一应照料,自然还是走不开的。不过你马上先给在大名府的禠哥去个消息,过几天我去沧州路过时,可以和他见个面,有些事情就可以安排起来了。”这大名府正好也是河北路的治所所在,就在沧州之南不远。秦湛听了后点了点头。

“李纲办出来的《东京时报》我在回来的路上就看到了,相当地不错。虽然现在一开始卖得不怎么好,这其实很正常。所有的新事物出来后,一是需要足够的时间让大家接受它们,二是需要合适的时机。”秦刚看了看有点感觉惭愧的李纲,安慰他道,“太平盛世,百姓只爱艳情奇闻,这点难以改变。但是此次北辽异动,不久便会有消息传到京城,民心浮动、众说维修费,此时却是需要是有责任、有担当的报纸来给民众传递正确的解读,那时必是《东京时报》大放异彩的时机!”

“多谢老师提点。”李纲闻听之后,也是若有所思。

“只是又要折腾子规了!”秦刚笑着看向金宇,却是有点要试探一下他的想法的意思,“这次在京城、还有江淮、两浙,让你花费了这么大心思,才帮我把这学政司的事务整理出了个头绪。只是这次的诏命一下,我又得改换司务了。你若是与我一同去沧州的话,也就算是将之间的这些辛苦都白忙活了!”

金宇却非常清晰地表示:“属下本就是为了追随修撰而来,一切工作事务,都是以大事为重。修撰此后不论是去哪里、是负责哪一种职务,便都应该是金宇该去忙碌的地方。就算是哪天说是安排不了幕僚的位置,只要不嫌属下的年长,金宇也愿意像李纲兄弟一样,在修撰身边当个学生,跟着学习、增长阅历,都是一件幸事。”

一句话,这金宇现在可是清醒得很,秦刚便是他此后唯一的倚靠,所谓留在身边做个学生的话语,既是表白了他的忠心,也是说出了他现在所看明白的一个事实。

“朝廷既然是调秦先生去北边镇守,是不是说辽人真的要南下动兵?”顾大生这次随着秦刚回来,可是憋着劲想要到战场上立个功勋,一听到有可能与辽人动手,自然是跃跃欲试地心生阵阵战意。

“大生你先莫激动。这与辽人作战的事不可轻言。去年我与驷哥去西北时,手头尚有三百绿曲亲卫兵。而你这一番前去,不过也就只有七八名助手,而眼下就只能凭靠着那些尚未见过面的河北禁兵,他们的战力如何?能否听得指挥?更不消说辽人铁骑要比西贼强悍数十倍。所以这次,我们先还是要寄希望于对方只是虚张声势的军事恫吓最好,多少要留给我们一些准备与应对的时间啊!”秦刚这几句话是难得地说得比较严肃,而顾大生也不是完全没有头脑,自是知道这些话背后的道理,便讪讪地不敢再开口了。

既然都已经明白了下一步的安排,于是众人散开之后,各自开始了相应的准备。

之前在入对时,赵煦便与秦刚讲过,正式的诏令第二天就会下达,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