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小说>游戏竞技>风流大宋> 第332章 盐腌的瓷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2章 盐腌的瓷器(2 / 3)

啊!”

“就是,就是!我们要敬大哥一杯!”

众人又闹哄哄地敬了一圈酒之后,突然有人提出来说道:“这件事,宗县令那头,会不会有什么麻烦?”

大家突然有点沉静下来。

因为刚才提到的这个宗县令,倒不是一个常人。他姓宗,名泽,字汝霖,是元祐六年的同进士出身,先是任了大名府的馆陶县县尉,之后又兼摄县令之责。因其个性耿直,不擅官场奉迎之事,虽然任期满时、政绩突出,却并未得到升迁,而是调任两浙路龙游县县令。

沈大不太清楚的事,在座几个人都清楚,这位宗县令在龙游素有清官的名声,不受礼、不纳贿,一心只想处理公事,而且行事手段极其强硬。

原先他们几个人,平时还能拉个小帮派靠着坑蒙拐骗,到处去混点小钱花花,但是自从这宗县令来了之后,立即抓了几个经常出头的。再有不听管教的,直接被他在脸上刺了字送到了厢军那里当兵,能低头伏听的,在保证书上画了押,就被勒令回家去种地干活了。

现在县里上上下下的年轻人,就不敢在街头闲逛。

“这个宗县令不就是想做做政绩好升官嘛!我就送他一点政绩。”沈大不以为然地说道,“我就说我在浙西做生意,发了点小财,现在回家乡来开商行,他要的商税,我一分钱不少他。每一船都缴得足足的,他总不至于还要针对我们吧?!”

“对对,大哥高见!我认识县衙收商税的几个押司,他们最喜欢主动缴税的商人!”

此次酒宴结束之后,龙游县衙很快就接到了城东沿河某村的里正上请的申请,说有本地商人回乡设商行,要开设码头与仓库,手续证明一应俱全。

宗县令主政以来,一直在抓两件大事,一件是加强本地教育,广建学校,募请师儒,招收学生,讲论经术,从而令龙游的士子增加了好多;另一件就是狠抓商贸,利用龙游的衢江便利,吸引了不少商人在这里驻留,努力提高了龙游的商税收入。

所以县衙对于这样的新设商行之事,向来乐见其成,也大力促成的,于是很快就批复了。

沈大设的这个商行,表面上就是从饶州、衢州开始自西向东运出山货去婺州、杭州发卖,再就是自东向西将杭州、婺州的一些精致生活用品,向江东那边贩运。

正如他所讲的,每次货船到了龙游这里自己的专用码头与仓库换船时,一直都是主动地、足额地向县里缴纳过路商税,而且他还又拿着两浙路转运使司那里批复过的杭州商行担保,所以,龙游县的收税押司给他的货物是格外地关照,基本上就是见了船就放行,从不会进行任何的检查。

宗泽的籍贯是两浙路的义乌县人,在龙游为官,这是他在当前任官的回避制度下基本能够离家最近的地方了。所以,他在龙游县做事,会比在馆陶县还要更加地用心。

本地人沈大从杭州回来开商行的事,他也是知道的,起初认为这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一个月过去后,他却渐渐地从里面看出了一些端倪。

“你看这沈大申报的运往饶州去的货物怎么大部分都是瓷器呢?”宗泽皱着眉头问手下人。

“这些年来,越瓷的名气可是与日俱增,贩卖越瓷又有什么奇怪呢?”

“那你可知道这饶州下面有个浮梁县?而这浮梁县下还有一个十分有名的镇?”

“对,县令一提,我便想起来了啊,浮梁县的景德镇,所产青白瓷天下闻名,那可是比我们的越瓷有名气得多啦!”手下人经宗泽一提醒,立即发现了此中的反常之处。

“这瓷器如此沉重,衢江向西又是逆流,平缓处须借助风帆与船桨,急流处全靠人力拉纤,这沈大千里迢迢地把越瓷拉到饶州去,做的不就是赔本买卖吗?但是,他却又是我龙游县里,缴纳商税最积极的商人。”宗泽若有所思地说道,“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他运过去的不会是瓷器,而是与瓷器份量相近的其它货物,而且这货物极其挣钱……”

为了确认这件事情背后的真相,宗泽带了一名随从,化装成普通的百姓,决定去县城东面的沈记商行码头看个究竟。

宗泽自为官以来,一直讲究事必躬亲,常年在外奔波察看民情,田间地头也没少去,以致于他皮肤被晒得黝黑、脸上的皱纹也生得早,竟然一点也不像是四十多岁的士人,更别说是一位官员。只要一身粗布衣服上身,那就是活脱脱的一位乡间老农。

而当他们接近那座码头附近时,就觉得更有问题了。

按理说,不过是一座普通的商行码头,但却没想到那里隔着很远就树起了木栅栏不让人接近,宗泽带人靠近了一会儿之后,很快里面还出现了巡逻的守卫,发现他们后,隔着栅栏大声地喝令他们赶紧离开。

宗泽不动声色地走开后,对身后的人说:“走,去他们这个村子里转转。”

码头离村口不远,他们还没走到村口时,正好碰上了一个看样子是从码头上干活回来的汉子,宗泽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