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小说>游戏竞技>风流大宋> 第259章 共同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9章 共同体(2 / 3)

水能够很快地降下,则意味着今年蝗灾的尾声已经到来。

同时,久旱干裂的土地,也能得以滋润,各种抢种补种的农活,也有了相应的指望。

京城,先是传出了辽人正月开始在南京道各种动作的消息。

尽管政事堂再三叮嘱要注意这类消息一定要注意保密。但是筛子一般的大宋朝堂向来就捂不住任何的保密消息。反而越是需要保密的消息,就越容易成为各方竞相传播的焦点话题,并迅速登上了京城各家小报的报头。

什么《辽人马蹄声声,河北战云浓浓》,又或者是《北方临阵换帅,能否勒住辽人南下缰绳》等等,这些小报也因为此类话题的走红而都卖得挺好。

在各种捕风捉影式的消息流传之中,一份新办不久的《东京时报》却刊登了一篇署名为“不急”的作者所撰写的《我看河北局势之一二三》,文风便如这通俗简洁的标题一般,抽丝剥茧一般地彻底分析清楚了河北地区当前的形势特征,明确地对于宋辽之间的战略局势进行简明扼要的预测,并大胆预言:宋辽近期无战事!其浅显直白的文风与大胆明确的观点,迅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甚至还会有别的小报看到大家都在疯传并讨论这篇文章,于是干脆也在自己的报上随后几天便转载了这篇文章。

当然,此时虽然大宋还没有所谓的法律意义上的署名权,但是转载的报纸都也还算本份地保留了这篇文章原来的“不急”作者的署名。

不过秦刚看到了“不急”这个笔名却有点笑了,也不知道这个笔名与李纲之后才起的表字“伯纪”有没有一点联系?

在李纲坚定地遵循着秦刚所制订的“有责任、有担当”这六字原则,一直严格把关《东京时报》的选题方向与行文风格。而这篇由其亲自执笔的文章,终于能够一炮而红,进而迅速地在京城内走红,而这一天的《东京时报》也破天荒地卖出去了上千份,从而成为自报社成立以来,第一次可以实现了售报盈利的一天。

为此,李纲特意组织了报社所有的人员、包括刻版与印刷的工人一起庆贺了一下,并且在庆贺的过程中,再次向大家强调了秦刚所嘱咐的六字原则。

李纲所组建的这家报社,目前加上他能有七个人,两名刻版工人,一人负责正面,一人负责反面,同时开刻,另一名印刷工,其余的三人以及他本人,便就是这报纸的记者兼编辑,而他本人兼任主编、主笔与记者。

自《东京时报》创刊之后,这份报纸就一直坚持着关注朝堂重要走向,客观分析邸报上发布的重要任命线索背后的原因,以及其预示的政治走向。

当然,报纸关注的内容方向高大上,却是在行文风格上走平易近人的路线,所有的分析结果都注重与大宋百姓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不去发表空洞无物的政治观点,而是从一些看似大局的策略上,仔细寻找出可能会影响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方面的影响,能够给不同行业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机会与变化。

在一开始,《东京时报》就从来不去刊登其它小报所热衷的“知名大诗人与第四任正妻闹和离”、“张侍郞昨日脸上有伤疑是悍妻发威”这样的市井八卦,或者是“某地正五品官员风传贪腐被弹劾”等玍这样捕风捉影式的坊间传闻。

虽然这样地自命清高,使得《东京时报》的售卖一直比不上其它同行,但它还是慢慢地吸引了一批自己忠实的读者:一些在京城做生意的商人发现,这份报纸上虽然没有那些热门、带劲的内容,但却有着可靠的信息来源、严谨的分析角度以及最精准的分析结果。

身为生意商人,他们需要的就是这种负责任的政治动向与经济走势的分析,为此,足可以让他们对于接下来的生意投资、货物采购甚至是经营重点作出正确的选择。

而《我看河北局势之一二三》一文的走红,更是因为有数名商人受到此文启发,坚定了对于河北路总体局势稳定明朗的信心,加重或新增对于这里的生意的投资布局,并且因此开始享受到相关的盈利收益。

不久之后,由于河北河东地区开始的旱灾与蝗灾,同时也引起了京城的物价与米价的波动。《东京时报》再次发表“不急”的署名文章《历年北方灾情与京城民生的关联》,文中以大量详实且精炼的资料,回顾了近二十年间史料记载中京城的物价变动情况,着重指出了北宋朝廷对于京城物价的管控与调节力度,提醒京城的市民,不必去受到奸商的鼓动与影响,去进行无谓的囤货囤粮的不理智行为。事实上对于稳定这段时间的京城百姓躁动、避免一些不正常的市场传闻,起到了非常积极且明显的作用。

这下子,就连政事堂的章惇、蔡卞等相公也开始关注到了这份报纸,以至于他们在当日的议政开始之前,还拿着这份报纸,相互交换了一下对于此文的一点看法。

李纲专门为报社招聘而来的三名记者,都是前两次进京赶考的士子,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省试未中,但确实都是有着足够的真才实学。

由于京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