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小说>游戏竞技>风流大宋> 第305章 机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5章 机锋(2 / 3)

海人的叛乱,辽东地区的所有兵力都集中在了这里,再等来朝廷调来的宫分军到来。

就在等候的过程中,那些征集过来的军队可不是什么善主,当面讨要各种军需补给算是客气了,平时没事时,还会直接自己去收去抢,那也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辽阳的地方官府一直觉得,好歹忍过了这段时间,将渤海人的威胁解决了,军队可以各回各处,他们也就能恢复过上好日子,反正吃苦的都是老百姓。

只可惜,大军讨伐失败,残军退守城中。城外的各处地方,换成了时不时会出现的渤海的骑兵前来肆虐抢劫。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坏消息还在不断地传来:

西北的阻卜起义已经好几年了,好像一直就没有能够平定,所以这才牵扯了大量的宫分军主力,前次派来的近一万人已经是朝廷所能提供的最大力量了。现在收拢在辽阳城里的残军,勉勉强强能凑个三四千人,实在是不敢再拿这些宝贵的兵力出城冒险了。

辽东南部的镇海府情况更糟糕,那里只有一些地方部队,同样龟缩在城里,往北与穆州接壤的县城等地,早就被渤海人收了去。

现在辽阳府最担心的事情就是,一旦渤海人能够建立起自己稳定的统治,以他们当前的战斗力,假以时日,再慢慢地扩张力量,就算是自己始终能守得住辽阳府,而再向南的整个辽东半岛估计都会沦为渤海人的地盘。

因此,他们对于自荐来到辽东破局的耶律宁,非常地期待。

“谈判!”耶律宁直言不讳地表明了自己来辽东的战略方针,“如今辽东形势败坏如此,本使到了之后,所看到的情景要比估计得还要坏上几分。所以,与渤海人谈判,才是解决当前困局的唯一途径!”

“耶律军使的观点……”辽阳的当地官员对于耶律宁的这个观点,居然没有他们预想的那么抵触,反倒是提起了一个僧官的名字说道,“……倒是与本地的左街僧录慈云法师的观点一致。”

这个左街僧录慈云法师,便就是之前上京白陀寺的那个年轻住持,在得到了皇帝耶律洪基任命之后,奉旨来东京道进行佛教普及推广。

却没有想到,他来到东京道,四处巡视走访了一圈,初步划定了几处拟新建寺庙的好地方,回到辽阳府来落实经费筹集的时候,就遇上了渤海人的起义。这下好,所有的事情就都搁下来了。

接下来,眼看着平叛失利、义军反攻、辽阳被困的糟糕局面,这慈云便以自己僧官的身份,向辽阳府的官员提出了可以与渤海人进行谈判的建议。

虽然,这慈云眼下除了左街僧录之外,还有着门下省给事中的官衔,但是在辽国,这种给僧人的加衔,一般只有在俸禄上的意义,尤其是在地方,是不会有人把他的这个意见当回事的。尤其是关于谈判的建议,说说是容易,谁去谈?怎么谈?谈的条件谁做主?等等。

但是,如今的情况却是不一样了,这上京派来的代统军使,虽然年轻,但却是一个宗室子弟,而且人家身上,就有着与渤海人进行谈判的正使身份。正好,把这个和尚推过去,既能算得上是他们辽阳府地方上的配合举措,而且一旦这和谈的事情出了问题,也能利用他来甩锅,真是进退都极为不错的策略。

这便就是官场思维,契丹人拿下了幽云之地后,极快地学会了这种汉人政治生存的手法。

不过,得知在辽阳府居然还有着像慈云这等角色与身份的人,耶律宁与秦刚倒也有点意外,自然让人去将他请了过来。

“小僧见过耶律军使。”眼前的这个慈云倒是长了一副出尘入世的气度模样,他在来的路上早就给传信的塞了点银钱,于是便得知了现在见面的耶律统军使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对方便是因为同样主张谈判才召他过来的,让他的心里便有了不少的底气。

此时慈云只能注意到坐在正位上的耶律宁,而扮作契丹亲随兵的秦刚正好可以定定心心的在一旁仔细地观察这个僧官,看看他到底是浪得虚名、还是真有几把刷子。

“大师请坐!”耶律宁也想通过这次见面判断一下,眼前这位年纪不大但职位不低僧人的“和谈”观点,到底是仅仅出自于是急于恢复佛事的想法,而是真看准了辽东的势力角逐关系,“本军使听说法师也是自上京而来,不知在辽东走了哪些地方,却是要想去哪里?”

“阿弥陀佛!辽东的风甚大,它吹向哪里,小僧也就只能走向哪里?”

耶律宁稍稍一愣,辽国的儒书同样也掺杂着禅理,慈云的这个回答,显然便是禅宗里常有的打机锋了,他看向了身旁的秦刚,后者点点头,便微笑着开口说道:“风若吹动,自然便能找准方向。但风也有停的时候,大师却又怎么办呢?”

慈云所说的风,可理解为自然界的客观条件,人们所有的行为,多可找出影响它们的前提,慈云不肯讲明自己的想法,却把所有的原因,推在客观条件上,秦刚便毫不客气地指出总会有客观条件没影响的时候。

慈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